您所在的位置: 水务博物馆供排水史记
青岛排水史话——建国篇
发布时间:2018/8/29  华体会app(中国)官方网站:66433次  字号:   双击自动滚屏

文/吕宇英

        1949年6月青岛解放,标志着青岛终于迎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建国初期,青岛市行政区划得到了重新调整,1952年,城区面积达到30.2平方公里,市区人口66.8万,城区规模的扩大又掀起了一股市政排水设施的建设小高潮。

 

原太平角一路泵站

 

1978年团岛污水处理厂开始采用射流曝气池处理工艺

排水管道建设

        建国之初,人民政府本着“一般维护,重点建设”的原则,把台东区的排水工程作为市政建设的重点工程进行建设,先后在芙蓉路、威海路、人和路、福寺路、万寿路、华阳路、利津路、长春路、营口路、曹县路、孟庄路、大名路、顺兴路等28条路铺设排水管道20.84公里。其中,雨水管道11.70公里,污水管道9.14公里。1952年,在市北区的安东路、合江路、沈阳路、松江路、嫩江路、辽宁路新建雨水管道1.69公里、污水管道1.66公里。

         1953年在四方区小阳一路、嘉禾路、嘉定路等处铺设雨、污水管道7.3公里。1954年,在市南区湛山大路、苏州路,市北区大连路、昌乐路,四方区海泊河河岸、人民路、鞍山路、人民一路、海泊河至人民路间,台东区广饶路等处铺设雨水管道6.72公里、污水管道11.05公里。1955年,在沧口区四流中路、永平路、永定路、升平路、板桥坊河、青岛橡胶厂前、沧口飞机场内、沧台路等处铺设雨水管道7.2公里。1956年,在水清沟、开平路一带铺设污水管道2.54公里。1957年在永定路、沧台路一带铺设排水管道1.6公里。“八大关路”以及太平角一至五路是疗养区的主要道路。为解决雨水冲刷道路,1958年铺设八大关风景区的荣成路、宁武关路、韶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居庸关路、正阳关路雨水管道1.9公里;与此同时,在建小白干路的同时在靠近市区一侧铺设污水管道1.59公里。1959年,结合太平角一路、太平角二路、太平角三路(包括湛山一、二、三、四路)、太平角五路路面改造工程,新铺设雨水管道2.05公里。1960年,结合胶州路道路改造工程,新铺设大口径雨、污水管道0.77公里,解决了原有排水管径过细、过水不畅、污水外溢问题。

        1965年至1966年上半年,先后铺设了沧台路、滕家巷、沈阳支路、常州路、丹山路、掖县路、大学路、莘县路、东平路至观城路、芙蓉山村、汉口路、商河路等雨水管道4.86公里,污水管道3.27公里。

        “文化大革命”时期,整个市政建设受到较大冲击,只进行了一些规模有限的工程建设。只是对原有的管道进行延伸,局部进行更换,这个时期共铺设雨、污水管道10.43公里。1968至1975年,为了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支援农业生产,将原有的城市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和扩建,先后建成了两个污水农田灌溉系统。一是小白干路污灌系统,二是浮山污灌系统。为建设这两个污灌系统,共新铺设排水管道15公里。                                                                                                                         

         1976至1978年,结合开辟和拓宽道路,增设了开平路、四流南路、延安三路北段、四流北路局部、伏龙路、大连路等处雨水管道1.95公里,污水管道1.9公里。 1949年至1957年,市政府开始在缺少排水设施的台东、市北区修筑暗渠1.63公里,提高排水及行洪能力。1958至1977年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共修筑明沟暗渠34条,总长度为10.3公里。

    

原团岛泵站  

建于1963年的团岛污水处理厂

排水泵站建设

        建国以后,因城市建设需要,青岛市开始在改造原有排水泵站的基础上,加快了新泵站的建设步伐。50年代初,着手对第二泵站即乐陵路泵站进行改造,1951年拆除原有2台水泵,换上了2台30马力的清水泵。1952年开始建设第五泵站,每小时排水量达到336.5立方米。1964、1969年,又分别对第二、第五两座泵站进行改造,更新设备,使第五泵站日排水能力达到10000立方米,六十年代还分别建设了小白干路加力泵站、团岛泵站。70年代,又先后建了海岸路 (1970年)、延安三路(1975年)、太平角一路(1975年)等4座泵站。

 污水处理厂建设

         1963年,青岛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在团岛建设青岛市第一座污水处理厂,1965年建成投入使用。厂内设两个圆形双层污水池,设计污水日处理能力为11000立方米。处理方式为一级处理,污水经处理池过滤后排放入海,对保持周边海域清洁起到了一定作用。由于进水量不足,实际日处理污水仅为6400立方米,沉淀后污泥作为肥料运往农场。1978年开始,污水处理厂结合青岛地区污水实际开展了射流曝气生物氧化法处理污水试验,为探索二级污水处理方法进行了有益尝试。

         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青岛市区面积扩展到60余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建成排水管线接近560公里,修筑明沟暗渠达到31公里,新建各类排水泵站5座。这一时期,虽然排水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大跃进”、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排水设施失修、失养、失管,给人民生  活带来不便,与整个国家一样处于一个百废待兴中。